内功推拿流派因主张医生、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必须有选择地练习少林内功而得名。
【流派简介】
内功推拿是以自我锻炼配合整体推拿治疗来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疗法。是在锻炼“少林内功”以强身健体和武术锻炼之后进行整复活动的基础上,再加上对内外伤的治疗经验,经过历代辗转相传,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内功推拿流派的师承脉络,可追溯到清末山东济宁的李嘉树。李氏擅长武艺,且精于手法疗伤。李嘉树传同乡马万起(1884~1941),20世纪20年代马万起就以内功推拿行医于上海,以后马万龙、邓德峰、李锡九等进一步发扬光大了内功推拿。逐渐发展而形成内功推拿流派,该流派以强调内功锻炼与推拿治疗相结合为主要特色,以作用面大和温通疏导经络作用较强的擦法为主要代表手法。
【学术思想】
内功推拿流派的特点,强调整体观念,扶正强身,并要求患者练习“少林内功”的有关功式,结合整体推拿治疗,达到扶正祛邪的功效。
营卫气血学说是内功推拿流派的理论基础,临床上通过“四诊”、“八纲”以辨明疾病,审因求证,运用刚柔相济之功,循经络,揉穴道等手法施治于患者,达到祛邪治病之目的。
内功推拿学术特色有以下几点:
一是先练后推,功法锻炼和手法治疗有机结合内功推拿在治疗内科虚损性疾病时,有先练后推的要求,即先指导患者练习少林内功,待患者脏腑和气血功能增强后再增加手法治疗。
二是扶正祛邪,强调整体观念内功推拿治病的原则强调扶正祛邪和整体观念。少林内功的锻炼是为了扶助正气,正强则邪自去,其他手法操作的应用,同样贯彻了扶正祛邪的思想。如平推法中的平推督脉、平推膀胱经、平推肾俞、命门、平推左侧脾胃区都是建立在补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脾肾二脏的基础之上的。
三是擅长热敷,以综合疗法取胜内功推拿在临床上的另一特色是热敷法的应用。热敷在内功推拿中又称为上水。热敷法主要用于治疗关节风湿痹痛,治疗时间多选择在夏季。由于热敷把具有祛风散寒、温通经络、理气活血止痛的中草药外治结合在一起,其疗效明显优于清水热敷。
四是以力带气,练气不见气少林内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功法,它不强调呼吸吐纳,而是讲究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锻炼时,要求两下肢用足劲,以五趾抓地,足跟踏实,脚尖内收,两股夹紧,下肢挺直;躯干挺拔,收腹含颏;上肢在作各式功法练习时,凝劲于肩、臂、肘、腕、指,气达于四末腰背。这样,气血就会应力而行,注于经脉,荣贯四肢九窍、五脏六腑,使阴阳平衡、气血充沛。
从运动生理学观点来看,少林内功的这种锻炼方法是以关节拮抗肌同时作强制性静力收缩的运动方式,属于肌肉等长收缩运动,是一种最有效地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增长肌肉有效生理截面积,增加肌纤维收缩蛋白合成的锻炼法。
【手法操作】
内功推拿流派以作用面积大和温通疏导经络作用较强的“擦法”为主要代表手法,这一手法的特点在于取得温热深透的效果。擦法操作时一般均加用冬青油膏或其他的递质等,其一有利于手法的操作;二防止皮肤破裂;三可提高手法的效应。同时结合其他一些手法,在中医整体观念理论的指导下,形成一套常规操作方法:擦法、拿法(五指抓、捏拿)、揉点法(包括肘压法)、分法、合法、扫散法、理法、劈法、抖法、搓法、运法、牵伸法、击法(掌击、拳击、小鱼际击法以及棒击法)等。
内功推拿手法全身常规操作步骤如下:
1.头面部
(1)拿五经:患者正坐,两眼平视。术者立其左侧,左手扶其前额,右手五指分别置于头部五经(中指置于督脉,食指、无名指置于膀胱经,拇指、小指置于胆经),行拿五经手法3~5遍。
(2)拿颈部:用三指拿法分别轻快地捏拿斜方肌的上部和左右胸锁乳突肌。3~5遍。
(3)推桥弓: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成八字形,四指置于颈部后侧起稳定作用,拇指由翳风穴向下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作单方向轻推至缺盆穴,成一直线。左右交替进行,各3~5遍。
(4)扫散法:一手扶其头侧部,另一手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成八字形,并自然屈曲成90°,用拇指偏峰置于率谷穴处,四指置于后脑的脑空与风池穴处,然后于耳廓上方由前向后下单方向直线推动。左右交替各30~60次。
(5)分法:两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四指置于头部两侧以保持头部稳定,两拇指由正中线向两侧分别抹前额、周弓、上眼眶、眼球、下眼眶、迎香、人中、承浆穴。约3分钟。
(6)合法:用两掌根由前向后抹于后脑两侧,然后内旋前臂,用小鱼际→掌根→大鱼际紧贴后脑向下转动,抹至两侧颈部。反复6遍。
2.躯干部
(1)擦前胸:术者站于患者侧方,用掌擦法于胸前由上而下擦至腹部(男女有别)。
(2)擦背部:用侧擦法于背部,由上而下擦至腰部,重点是大椎、命门、腰阳关、以及八髎穴。
(3)擦两肺尖:术者站于患者后方,用四指擦两侧肺尖,同时点揉膻中、中府、云门等穴,以酸胀为度。
(4)擦胃脘部:术者取坐位,手指并拢微屈,用掌根部横擦胃脘部。
(5)擦胁肋部:术者站其后侧,用双手掌擦两侧胁肋部。以上擦法皆以透热为度。
3.上肢部
(1)拿上肢:于患者三角肌、上臂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前臂施以三指拿法。反复6遍。
(2)点揉极泉、小海、曲池、手三里、郗门、内关、合谷等。
(3)以掌擦法擦手三阴三阳经,以透热为度。
(4)理手背,勒手指,劈指缝,振拳面,捻手指,运肩关节。
(5)搓抖肩与上肢,左右上肢交替进行。
(6)重复头面部操作。
(7)振头顶(囟门穴)、大椎、命门、腰阳关、八髎穴等。
(8)拿肩井、搓背部。
4.下肢部
(1)拿下肢:将患者一侧下肢伸直置于术者大腿上。提拿大腿肉收肌、股四头肌、半腱肌、半膜肌、股二头肌;小腿三头肌。
(2)点揉髀关、梁丘、风市、血海、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委中、承山、三阴交穴。
(3)掌擦大腿前、内、外侧及小腿外、内侧。
(4)摇髋、膝关节。
(5)由上往下叩击两下肢,以酸胀为度。
(6)搓、抖两下肢。以上擦法皆以透热为度。
【临床经验】
内功推拿临床治疗强调整体观念,扶正祛邪,并要求患者自我锻炼少林内功为主,手法治疗为辅,并有一套从头面到腰骶,涉及十二经和奇经八脉的全身推拿常规操作方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之功效。临床应用时根据不同疾病适当改变,治疗范围不仅包括骨伤科疾病,还广泛应用于内科的虚劳杂病,妇科经、带诸症。手法轻重,因人而异;体弱者,手法宜轻柔,体壮者,手法可略重。具有平肝健脾、和胃安神、温补胃阳的作用,以达到扶正达邪,解除疾痛的目的,适用于劳倦内伤、胸胁屏伤、头痛失眠、高血压、神衰以及部分呼吸道、消化道的疾病。
【传人著作】
内功推拿的传人主要有:马万龙、邓德峰、李锡九、俞大方、肖文贵等。其代表性著作主要有: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推拿学》、《中医推拿学》等。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
邮 编:200437
电子邮件:yueyangwmb@163.com
电 话:021-65161782
© 2025 -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