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星期四
首页
组织机构
所情简介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中医推拿研究机构。研究所自1991年成立至今,为我校和医院的推拿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推广应用等做出了巨大贡献。研究所目前在职人员共计12人,包括研究人员9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其中硕博士学历11人。研究所内设四个研究室,包括:推拿生物力学实验室,方向是生物力学测试和临床步态分析;推拿神经生物实验室,方向是推拿镇痛生物效应研究;推拿文献研究室,方向是推拿文献整理及推拿手法、功法标准化研究;推拿临床研究室,与临床推拿科合署,注重各级别临床相关研究的课题。【所长简介】 研究所所长为房敏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国家百千万人才,“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学者,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科技精英,上海市领军人才。领衔团队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带领推拿学科入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一流本科课程,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推拿区域诊疗中心。【科研成果】 研究所牵头承担项目包括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973”计划、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传承创新团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项;省部级及市级项目30余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国家教育部高校科技奖二等奖2项,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等10余项奖励;建立行业标准4项,授权专利29项,发表学术论文270余篇,主编教材及专著著作16部。【人才培养】 研究所梯队有序,涌现出青年岐黄学者、上海工匠、中华中医药学会“青托”人才、浦江人才、上海市科委“扬帆计划”、上海市“超级博士后”等青年才俊,一脉相承,学科团队传承创新,生生不息。已毕业博士研究生25名、硕士12名,在站博士后1名。【研究所平台】 研究所具有国内一流的研究平台,长期同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等开展合作研究和研究生联合培养工作。研究所的步态分析实验室为全球首个非英语国家全认证运动实验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唯一的生物力学三级实验室。研究所以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室、上海市名中医工作室为主线,整合推拿研究所、推拿教研室、医院推拿科三位一体共建资源,开展临床研究、基础研究、教学改革等多项任务。【联系方式】地址:上海虹口区甘河路110号电话:021-65161782-3153E-mail: zhuqingguang@126.com
所长致辞
做好“推拿人”,干好“推拿事”推拿学是一门具有很强临床实践性的临床医学学科,以手法和功法为主要临床干预手段。如何将传统推拿只重手法的“家传师授”,提升为现代学科专业发展体系,如何解决人才培养过程中,理论指导不够完整、临证传承缺乏系统、教学路径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等问题,始终是推拿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瓶颈。研究所始终围绕现代中医推拿教育体系的创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在充分挖掘和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并进”,率先探索和创新推拿学科发展体系,开创并引领中国推拿学专业教育体系建设,实现了“从无到有、持续完善”“从传统到现代”的多次飞跃,通过60余年持续探索,坚持“传承与发展并重、特色与引领并举、学术发展与人才培养融合并进”等理念,在国内率先构建了现代推拿人才教育体系,奠定了我国推拿学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框架。展望推拿学科未来的发展,前景光明;进一步的发展,其非药物干预体系化特点,可能会成为与药物干预、置换干预并行的保障人类健康的三驾马车。理由有三点:推拿疗法作为最具特色的传统非药物疗法代表之一,不仅吻合人体生理病理发展轮回的规律,调动机体自愈潜能,借力助力达到四两拨千斤目的;更是对接“健康中国”建设落地、最具绿色特征的生态疗法,可以肯定的是,越符合自然属性,越有发展空间。推拿学科自身的发展轨迹也予以证明,无论是蛮荒时代的远古时代,还是几天的新时代,用手揣摩,用心体会,心到手到,手摸心会,顺应人体生理规律,调整机体病理转归,其核心内容的延续、演变至今,是任何其他学科不能比拟的,顽强的生命力袒露无疑。达尔文生物进化的自然法则显示“用进废退”,中医临床讲究“望闻问切”,推拿疗法是医生用手与病人交流,推拿手法与功法发展的最高境界,这双手使用的越久,“手感”可以成为望诊的延伸,“手到病除”已不是愿景,现代科技的发展,将会对推拿疗法的发展增添“一日千里”的助推器。目前,国内推拿人才总体数量偏少,整体结构分布参差不齐,推拿专业队伍与非专业队伍两极分化,即便是专业队伍中的“江湖”、“门派”习气业已成为学科发展的掣肘。现代推拿人才培养,首先应该遵循推拿学科发展共识性规律,正本清源,一是让专业人才更专业,二是对专业人才分层分类培养,三是加强大众的推拿科普“是与非”水平;治疗就是治疗,保健不能与治疗相混淆;应该进一步强化临床上“药物与非药物疗法”并重的认知。推拿走出国门方面,房敏教授表示,推拿学科走出国门的现状仍属初级阶段,这不仅与西方人群对于推拿疗法的认识程度有关,且与西方文化对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接受度密切相关,即便是已经成规模走出国门近半个世纪的针灸疗法在西方的临床地位也可窥见一斑。试想,无论东西方人,用手去感知、去干预、去解决问题,这双手应该是加强东西方医学交流最为直接、最为本初、不受语言障碍的媒介。推拿走出国门,推拿学科国际化,我们应转变观念,从“以我为主”输出的角度看,应从“手”做起;用特色手法与功法、用非药物疗法临床疗效去跨越不同国界、不同族群、不同语言的鸿沟,建立东西方之间的共识基石,只有这样才能对等的交流,才能谈发展,谈合作。目前社会对于推拿的需求空间非常巨大,但是总体上对于推拿疗法的反映、认知水平负面的影响还是占据了很高的比例,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我认为,专业的不够专业,科普的没有到位,应是造成现状的关键原因;因此,传承和创新发展好推拿学科、展示出推拿疗法非药物治疗的特色优势,回归推拿自身规律,真正地做好“推拿人”,干好“推拿事”,不夸大,不盲从,坚守“推拿初心”,推拿疗法必将惠及更多的受众,成为保障国民健康的基石之一。任重道远,推拿人永远在路上。 所长:房敏
机构成员
严隽陶
房敏
孙武权
姜淑云
机构设置
院所风貌
形象标识
联系方式
科学研究
概要介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学科是我国现代推拿的发源地,在传统的优势学科基础上,以推拿生物力学、脊柱推拿、推拿功法等为重点研究方向,在推拿应用基础探索、文献研究、临床疗效评价、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推拿教学(教学高地及教材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21项,省部级16项,其中科技部“973”项目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1项、“十五”国家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支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研究成果曾两次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是本市中医学领域的首次突破;还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5项;申请专利17项,授权8项。岳阳医院推拿学科对国内推拿学科的发展起到引领作用。1.1推拿治疗冠心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20世纪70年代,推拿研究所郑风胡运用按揉肺俞穴、心俞穴治疗高原性心肌缺氧症,观察到推拿后心电图S-T段下移有一定程度的改善;并采用同步测定心尖搏动图及心收缩时间间期方法,证实推拿不仅能改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改善了其左心功能。其后,潘崇海等又应用心电图、心阻抗血流图、超声心动图等技术,证实推拿手法可以改善心肌缺血征象的T波低平,改善血管顺应性,提高心舒张功能。80年代后期,郑风胡等在推拿治疗冠心病取得肯定疗效的基础上,通过在家兔和大白鼠左“心俞”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后神经示踪,证实了该穴与心脏植物神经的相关性,并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为中医经络学说找到了神经形态学根据;同时,临床血液流变学观察证实了推拿可以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红细胞聚集力,从而改善微循环的结果。本研究表明推拿可作为中医治疗冠心病的一种方法,为推拿治疗其他心血管疾病开创了道路。该系列研究成果1985年获得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二等奖。以推拿治疗冠心病、高血压病为主攻方向,岳阳医院在国内率先开设推拿科病房。1.2 84-A型液压式推拿牵引治疗床的研制推拿研究所刘岚庆在长期临床实践基础上,与上海拖拉机厂合作,于1987年研制开发了84-A型液压式推拿牵引治疗床。它是一种具有多种牵引功能、并能与推拿手法相结合的新颖治疗设备。该设备机械性能稳定,可同时设定牵引力量、长度、牵引下前屈、后伸角度等多种参考数值,克服了平卧牵引的缺陷,也可以说是国内三维牵引的雏形。此外,在牵引的同时,还可以配合推拿手法治疗,两者相得益彰,促进了临床疗效的提高。该设备适用于各种类型颈椎病、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滑膜嵌顿、腰间盘突出症、退行性脊椎炎、脊柱侧突症等疾病。1987年该设备被评为上海中医学院科研成果三等奖。1.3 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采集处理1987年,推拿研究所沈国权、郑风胡、严隽陶等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推拿手法测定仪的数据后处理,根据不同手法的曲线特征对测试数据进行周期识别,把一连续存放的手法动力学信号划分成各周期,然后应用统计原理对手法各周期的不同数值进行分析。研究证实,手法动力曲线与其操作方式间存在密切关系,手法操作失误有其特征的曲线变化,手法动力曲线的变化规律可以用数学方程加以描述。目前该研究成果已经形成产品,广泛应用于全国各中医院校推拿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中。1990年,《推拿手法测定仪数据采集处理》通过上海市科学技术成果鉴定,并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中医学院、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科技成果一等奖。1.4 自动生成颅脑冲击响应的图象三维有限元分析1991年,推拿研究所与上海大学合作,王以进、严隽陶等将大量新鲜人尸和猴的头颈部组织生物力学特性相比较,采用核磁共振断层扫描重建颅脑结构模型,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图象并自动划分有限元网格,对颅脑冲击响应进行研究,建立人体颅脑生存界限曲线、颅内压、振型、速度、加速度、应力、应变变化等参数及其图象。结果证实人与猴的头颈部组织在静态和动态冲击下的力学特性是相似的。1996年,《自动生成颅脑冲击响应的图象三维有限元分析》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5 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对β-内啡肽基因表达的影响1998年,推拿研究所严隽陶等运用运动医学、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心理学等原理,创立了大鼠倒置悬吊静力训练模型;同时,检测了动物及人体中枢及外周β-内啡肽、前阿黑皮素mRNA、血乳酸、最大摄氧量、肺功能、脑电图、肌电图及情绪变化,证实静力推拿功法训练通过躯体和精神意识的共存交互作用,上调了中枢β-内啡肽基因表达水平,并使其在外周血液保持较高水平的稳定状态。β-内啡肽的这种较高水平状态,增强了机体体能和情绪调控能力,从而良性反馈作用于躯体和精神意识,形成三者良性循环反馈途径。研究还表明: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可以提高人体有氧工作能力、对意识和神经肌肉的控制能力、减轻抑郁和焦虑;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对内源性β-内啡肽系统、能量代谢过程、神经肌肉控制方面与动力训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提示中等负荷的静力训练效果较好。该研究为探索传统功法“身心双修”的效应机制提供了可行的工作路线。2002年,《静力推拿功法训练对β-内啡肽基因表达的影响》通过上海市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研究成果已经在临床医学、教学、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中广泛应用。1.6 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机制与临床应用房敏、严隽陶等人,经过十余年的努力,综合运用颈椎解剖学方法、生物力学电测技术和康复医学评估技术等多学科手段,研究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与颈部经筋,尤其与颈部肌群屈伸肌的生物力学特性变化的关系,并把经筋的作用机制与传统推拿手法相结合,建立了操作规范并加以推广。此项研究在2009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7 颈椎病颈部经筋推拿作用机制的研究沈国权、房敏等人历经15年,改进了脊柱手法,创立了容易控制的,具有较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的脊柱微调手法体系,临床疗效显著,并在30家医院推广应用。建立了颈部经筋重要组成部分—颈伸肌群对颈椎椎间盘及小关节影响的模拟人活体状态研究新技术。实验研究提示了颈伸肌群可以分担颈椎椎间盘及小关节的部分载荷,拔伸手法明显减轻椎间盘及小关节内的压力,并与后伸及前屈角度相关,说明在颈椎牵引下调整小关节,运用较小的手法力和运动幅度就可以达到目的。该项技术显示,颈型颈椎病的治疗,与牵引组显愈率53.33%相比,颈椎微调手法组的显愈率为82.69%。临床研究提示了颈椎病患者颈部经筋力学性能的改变(经筋失衡)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因素,尤其颈椎病患者颈部肌群屈伸肌比值明显增高,对临床指导有重要意义。此项研究在2009年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奖二等奖。1.8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推拿治疗方案研制及基于脑—骨胳肌相关的机制研究房敏等人应用生物力学、康复医学、医学影像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进行了研究,基于CFS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制定并完善了CFS推拿治疗方案。临床应用和实验机理研究证实CFS同时存在着中枢性疲劳和外周性疲劳,推拿治疗能够显著改善CFS的疲劳症状,其物质基础是通过改善骨骼肌力学性质,降低骨骼肌的疲劳程度,进而影响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及大脑功能而发生作用。此项研究在2008年获得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二等奖。1.9 脊柱病发病机制及施治规律---“筋骨失衡,以筋为先”,“筋骨并重,理筋为先”。房敏、沈国权、程英武等基于国家973计划项目围绕“筋骨失衡”病机和手法干预机制的关键科学问题,通过中医特异性手法治疗脊柱病的研究,发展完善了中医筋骨理论,率先提出筋骨失衡病因病机学说核心理论——分析影响特异性手法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总结特异性手法“筋骨并重,理筋为先”的施治规律,形成了特异性手法防治脊柱病的独特诊疗体系,建立了特异性手法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创建了“颈椎椎间盘及小关节影响的模拟人体活体状态”新技术;改进三维有限元建模方法,并建立了“骨错缝”的脊柱病三维有限元重建模型和大鼠腰椎“亚脱位”动物模型。结合手法动力学及运动学技术进行手法标准化研究,建立手法研究与评估现代方法学平台。研究成果在全国百余家各级医院推广应用,培训国内外进修学员千余人次。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在前期基础上揭示了“筋骨系统疾病”生物力学、神经生物学的发生发展、病机演变及疗效规律,构建“筋骨并重,理筋为先”手法调衡新策略,突破了传统的脊柱病临床诊疗思路。首次证实“经筋”的动力性功能作用退变先于脊柱结构静力性作用退变;率先证明推拿干预脊柱病主要机制是改善脊柱周围经筋的动力平衡功能;率先对“理筋”和“整骨”手法开展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首次建立推拿镇痛的神经生物学脊柱伤病研究的动物模型;率先开展推拿镇痛的外周-中枢起效机制研究。此项研究在2014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专著及论文严隽陶、房敏、沈国权等人主编了10余部重要的学术专著,包括 “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普通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参编了140余部的学术专著及大量的科普类著作,并且发表了200余篇的学术论文。为推拿学科的理论创新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前沿的学术信息,在推拿学术界一直处于领先的地位。
科研成果
获奖
论文
专著
专利
成果转化
科技成果
一种推拿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㨰法双手型检测平台
一种拇指按摩辅助发力器
一种改进的动物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目标箱
一种用于大鼠脊柱亚脱位动物模型的外部连接固定装置
一种小儿指纹测试及指静脉采集识别设备及方法
成果转化
技术供给
政策指导
技术需求
合同下载
术语标准
术语标准
中医术语植根于我国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和延绵不断的语言文字发 展史之中,反映了中国人独有的生命观、健康观和疾病观,是中国 医学文化积淀的产物。中医要走向世界面临的首道关隘就是将这些 独具特色的概念通过语言转换和文化转译的方式阐释给存在较大文 化差异的国外民众。加强中医的对外传播,术语的再概念化和再范 畴化是必由之路,须通过规范中医术语、厘清中医术语外译标准并 加快构建中医术语语料库来抓基点、强支点、寻找突破点。
查询
热搜:
推拿
小儿推拿
脊柱推拿
一指禅
经典传承
推拿古籍数据库
推拿總論一卷
秘傳推拿妙訣一卷
慈幼秘诀
急救小兒良方直旨二卷
一指禅推拿说明书
推拿手法数据库
一指禅推法
㨰法
揉法
摩法
推法
推拿功法数据库
易筋经
八段锦
少林内功
呼吸导引
推拿流派数据库
丁氏推拿流派
内功推拿流派
一指禅推拿流派
㨰法推拿流派
海派儿科推拿
科学传播
科普文章
【防疫贴】自我脏腑推拿干预推荐方案
内八字还可以引起脊柱侧弯吗?
太极调阴阳,一招站立祛焦虑
科普视频
阳了头痛、喉咙痛按这2个穴位
科普咔哒,膝骨关节炎
科普-周信文老师演示一指禅偏锋推头面部操作之一
学术活动
2022年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民间特色诊疗技术研究分会年会暨中医特色诊疗技术推广交流论坛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会议通知
2022上海岳阳医院《步态分析及其临床应用》学习班招生通知
2022年《丁氏推拿疗法的临床应用与研究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盖章版)
2022年《小儿推拿高级研修班》招生通知
2022年《膝关节疾病的生物力学评估与推拿治疗进展学习班》招生通知
专家讲座
海派儿科推拿源道法术
丁氏推拿流派手法的基本操作详解(四)
丁氏推拿流派手法的基本操作详解(三)
“沈氏二位分粘法”治疗冻结肩(粘连期)技术
丁氏推拿流派手法的基本操作详解(二)
丁氏推拿流派手法的基本操作详解(一)
科普活动
媒体报道
研究生教育
导师介绍
严隽陶 ( 博导 )
房敏 ( 博导 )
孙武权 ( 博导 )
姜淑云 ( 硕导 )
朱清广 ( 硕导 )
孔令军 ( 硕导 )
招生信息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章程
2022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 房敏课题组
2022年度博士后招聘公告 | 严隽陶课题组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2年硕士生进入调剂复试名单(第五批)
资料下载
上海中医药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各二级学院博士报名材料寄送地址及邮箱
上海中医药大学“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表
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研究生报名专家推荐书
攻读博士学位科研计划书
党建工作
青年园地
二十大报告金句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句话语振聋发聩
党支部“三会一课”的任务、要求是什么?
图解:什么是“三会一课”
岳阳医院行政第二党支部、推拿科党支部与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第五支队党支部举行党建共建签约仪式
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党的建设新部署新要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一以贯之
党史学习
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
习近平: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习近平给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百岁老战士们回信
张闻天为什么说“不要怕自己的癞痢头给人家看”?
入党为什么要两名“介绍人”?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埋头苦干、勇毅前行
党员活动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规定
信息公开指南
信息公开目录
依申请公开
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信息公开联系方式
注册
登录
首页
经典传承
推拿功法数据库
经典传承
推拿古籍数据库
推拿手法数据库
推拿功法数据库
推拿流派数据库
练功姿势
卧功
坐功
站功
活步功
练功方法
形体功
呼吸功
意守功
练功动静
动功
静功
静动功
练功内外
内功
外功
易筋经
[练功姿势]
站功
[练功方法]
形体功
[练功动静]
动功
[练功内外]
内功
[概述]
有关《易筋经》的来源,流传在少林寺的故事是:1500年前,达摩祖师在嵩山面壁9年。达摩走后,少林僧人在洞中发现了一个铁盒,内藏两部梵文薄书,一曰《易筋经》,一曰《洗髓经》。后来天竺僧人般剌密谛帮忙把《易筋经》翻译成了中文,达摩的传人、二祖慧可则翻译了《洗髓经》,大家发现两经实为一体,《易筋经》主修外,《洗髓经》主修内。但《易筋经》中,却闪烁着十分明显的道家思想,央视《发现之旅》节目提到:有些《易筋经》版本中,还涉及养生目的的房中术,这显然不可能出自僧人的手笔。还有种说法认为,《易筋经》为明代天台宗紫凝道人假托达摩所作,亦无据可考。对于来源,经过几年调研后得出结论的石爱桥说:“我们认为,《易筋经》应该产生于秦汉时期术士的导引之术,于唐宋年间传入少林,成为僧人们打坐参禅之余,活血化淤的健身功法。明清间‘少林版’《易筋经》开始流传于民间。”石爱桥表示,僧侣们对《易筋经》进行了一些改进和发展,但学术界基本否定了《易筋经》源自达摩的说法。
[特点]
一、动作舒展,伸筋拔骨 本功法中的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身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和广角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拔骨”的运动达到“伸筋”,牵拉人体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柔和匀称,协调美观 本功法是在传统“易筋经十二定势”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增加了动作之间的连接,每势动作变化过程清晰、柔和。整套功法的运动方向,为前后、左右、上下;肢体运动的路线,为简单的直线和弧线;肢体运动的幅度,是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整套功法的动作速度,是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动作力量上,要求肌肉相对放松,用力圆柔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刚柔相济。每势之间无繁杂和重复动作,便于中老年人学练。同时,对有的动作难度作了不同程度的要求,也适合青壮年习练。 本功法动作要求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左右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因此,“健身气功?易筋经”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柔畅、协调,动静相兼。同时在精神内含的神韵下,给人以美的享受。 三、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又称“脊梁”。由椎骨、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本功法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如“九鬼拔马刀势”中的脊柱左右旋转屈伸动作,“打躬势”中椎骨节节拔伸前屈、卷曲如勾和脊柱节节放松伸直动作,“掉尾势”中脊柱前屈并在反伸的状态下做侧屈、侧伸动作。因此,本功法是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动作,达到健身、防病、延年、益智的目的。
八段锦
[练功姿势]
坐功
站功
[练功方法]
形体功
[练功动静]
动功
[练功内外]
内功
[概述]
“在我国古老的导引术中,八段锦是流传最广,对导引术发展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近代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每天下午四时,就一直坚持练习八段锦,且取得了很好的健身效果。八段锦有坐八段锦、立八段锦之分,北八段锦与南八段锦,文八段锦与武八段锦,少林八段锦与太极八段锦之别,在我国深受知识分子和练习者的喜爱。
[特点]
八段锦锻炼时要求躯体丝质的运动和调心、调息相结合,功法动作宜柔、宜缓,呼吸细匀深长。功法中伸展、前俯、后仰、摆荡等动作,分别作用于人体的三焦、心肺、脾胃、肾腰等部位和器官,具有调剂经络脏腑气血的作用,可以防治心火、五劳七伤和各种疾病,亦有预防和矫正脊柱厚土、驼背和两肩内收、圆背等功效。
少林内功
[练功姿势]
站功
活步功
[练功方法]
形体功
[练功动静]
动功
[练功内外]
内功
[概述]
少林内功是内功推拿的组成部分,此功不强调吐纳意守,而要求以力带气,所谓“练气不见气,以力带气,气贯四肢”。其裆式有:站裆、马裆、弓箭裆、并裆、大裆、低裆、悬裆和胯裆。其动作有:前推八匹马、倒拉九头牛、平手托塔、顺水推舟、仙人指路、运掌合瓦、风摆荷叶、凤凰展翅、怀中抱月、丹凤朝阳、两手托天、三起三落、顶天抱地、海底捞月、乌龙钻洞、饿虎扑食、磨腰扳腿、推把上桥、双龙搅水、双虎夺食等。
[特点]
呼吸导引
[练功姿势]
站功
[练功方法]
呼吸功
[练功动静]
静功
[练功内外]
内功
[概述]
呼吸导引古代称为吐纳、练气、调气、养气、调息等,它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每一个人无时不在呼吸着,正如古人所说:“一呼一吸为息,不呼不吸亦为息”。在平时,一般不会有意识地 去注意呼吸,而在锻炼时就要有意识地去注意自己呼吸的调整,不断地去体会和掌握与自己身体情况相适应的呼吸方法,这就是呼吸锻炼。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所以可以半直接地控制它,调整它,可以有意识地让它快些,或有意识地让它慢一些,也可以有意识让它深一些或浅一些。而呼吸活动又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不难想象,有意识地合理地调整呼吸,选用某种呼吸方法,使它对机体各方面的影响或增强或减弱,就可以达到调整肌体的功能。
[特点]
呼吸锻炼要求善于掌握自己的活动和情绪,又要有一个调整呼吸练习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如何使自己的呼吸锻炼从风相→嘴相→气相逐步炼成息相,从而达到深、长、细、匀的呼吸程度。因此,呼吸锻炼需要掌握以下原则:1.顺其自然 呼吸锻炼要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进行,要求做到自然轻松,淸·李涵虚《道窍谈》 中云;“一呼一吸名曰一息,需顺其自然,勿听其自然”。2.循序渐进 练习呼吸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要掌握“莫忘莫助”。既不能忘记主动调整呼吸,也不要勉强对呼吸状态提出某种要求。 因为单纯追求呼吸就会变成如《仙佛合宗》中所批评的“徙播弄呼吸出入者,谓之守尸鬼子”反会达不到预期效果。3.又练又养 呼吸锻炼要又练又养。当练功到一定时候,进入“静养”状态时,可暂时停止一下有意识的呼吸锻炼,以促进练功程度达到高度的安静状态。4.深长细匀的呼吸是功夫的积累 所谓呼吸深长,就是指呼吸深而次数少,平均2~4次/分,而不感到气闷不适,但这都是在功夫积累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并不是主观地硬摒出来的。所谓呼吸细匀,就是指呼吸微细而均匀,这同样是功夫积累而成的,而且与深长是相互促进的。“功到自然成”, 所以任何深长细匀的呼吸都要经过长期刻苦的锻炼才能成功。
<<
<
共4条数据
1
>
>>
每页10条
每页20条
每页50条
每页100条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
邮 编:200437
电子邮件:yueyangwmb@163.com
电 话:021-65161782
友情链接
=== 新闻媒体 ===
中国中医药报
健康报
数字医疗网
=== 政府机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上海市中医药管理局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 大学校园 ===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 科研机构 ===
中国中医科学院
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上海市中医文献馆
=== 国际组织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
世界卫生组织
© 2025 -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