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直推法:用拇指螺纹面或偏锋(外侧端)或食、中或食、中、无名指螺纹面着力,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分别为拇指直推法和食中指直推法。使用时须以指蘸药。蘸药要干湿、多少相宜,总之不要太多也不可太少。太多会推不着实,太少又伤及皮肤。
此法常用于小儿的头面、上肢、胸腹、腰背、下胶部。用力较轻,速度较快,每分钟约250次左右。要快而不乱、慢而不断、轻而不浮、重而不滞。
直推法以向前推为主,带回时一般不要触及皮肤,也有向前推动三次,带回时有一次触及皮肤的而称为“推三回一法”。
用双拇指推小儿前额攒竹穴时又称“开天门”。
用拇指偏锋推的方法还称“侧推法”。
食中指屈曲,如蟹钳状,用第二指节着力推的方法常用于成人夹脊穴(C7~L4胸腰节段),用力较沉重,速度较慢,每分钟约15~30次。
2.分推法:用两手拇指端或螺纹面自穴中向两旁的方向推动,操作示意图形为“←·→”或“↙·↘”,称为分推法。用于小儿面部、上肢、胸腹及背部。用力较轻,速度较快,每分钟约240次左右。
3.合推法:本法与分推法相反,用两手拇指端或螺纹面自穴位两旁向中间推动合拢,操作示意图形为“→·←”,称为合推法,又称为“合法”、“和法”。用于小儿腕部,速度较分推法慢,每分钟120次左右。
4.旋推法:用右手拇指或螺纹面在穴位上作旋转推动,称为旋推法。常用于小儿双手及背部腧穴,用力较轻,速度较快,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旋推法与指揉法的区别在于旋推法仅在穴位表面旋转推动,而不带及穴位皮下组织,而指揉法往往要带及皮下组织。
指运法是作弧形或圆环形推动,不带及穴位皮下组织。
5.推运法:用拇、中指端或螺纹面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圆形推动,称为推运法。本法原称为“运法”,因为这种方法是用手指推动,而且运动关节及运动气血的方法也称运法,为便于掌握,故而称之为指运法或运推法。指运法常用于小儿额部及手掌部,用力较轻,速度约每分钟100~16o次,视具体应用部位大小而有所不同。
地 址:上海市虹口区甘河路110号
邮 编:200437
电子邮件:yueyangwmb@163.com
电 话:021-65161782
© 2025 - 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推拿研究所